1、电力生产供应情况
一是电力投资快速增长。上半年,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3395亿元,同比增长21.6%。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738亿元,同比增长51.5%,其中风电完成投资854亿元,同比增长152.2%;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657亿元,同比增长0.7%,其中,一、二季度增速分别为-27.4%、13.1%,二季度电网企业加快在建项目复工复产,并加大“新基建”等投资项目开工力度,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。
二是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减少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。上半年,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695万千瓦,同比减少378万千瓦。截至6月底,全国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.6亿千瓦、火电12.1亿千瓦、核电4877万千瓦、并网风电2.2亿千瓦、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.2亿千瓦。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8.7亿千瓦,占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2.4%,比上年底提高0.4个百分点。
三是水电和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,核电、风电发电量较快增长。上半年,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、火电发电量分别为4769、24343亿千瓦时,同比分别下降7.3%和1.6%;核电发电量171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7.2%。并网风电发电量237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0.9%。
四是核电、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。上半年,全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3519小时,同比提高90小时;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663小时,同比提高13小时。水电设备利用小时1528小时,同比降低145小时;火电设备利用小时1947小时,同比降低119小时,其中煤电1994小时,同比降低133小时;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1123小时,同比降低10小时。
五是跨区送电量较快增长,清洁能源进一步大范围优化配置。上半年,全国跨区送电量245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.4%,其中,一、二季度增速分别为6.8%、11.7%。全国跨省送电量647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0.7%,其中,一、二季度增速分别为-5.2%、5.9%。
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提高。上半年,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202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5.9%。其中,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为960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5%,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28.6%,同比提高2.6个百分点。
七是电力燃料供应总体有保障。上半年,煤炭供需形势经历“总体偏紧-平衡-偏紧”的变化过程。根据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(CECI沿海指数)显示,今年上半年各期5500大卡现货成交价波动范围为468-569元/吨,反映电煤采购综合成本的综合价波动范围为489-564元/吨。二季度煤炭消费快速上升,国内煤炭产量以及煤炭进口量下降,当季电煤供需形势从平衡转为偏紧。
二、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
1、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将比上半年明显回升
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势头,表现出逐步回稳态势,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。同时,国际疫情仍在蔓延,国际局势日益复杂,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,对后续电力消费增长带来不确定性。总体判断,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将比上半年明显回升,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%左右,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%-3%。
2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
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.3亿千瓦左右,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8600万千瓦左右。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1.3亿千瓦,同比增长6%左右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.3亿千瓦左右、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.6%,比2019年底提高1.6个百分点左右,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的提升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需求进一步增加。
3、全国电力供需保持总体平衡
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、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。分区域看,预计华北、华东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;东北、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;华中、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。省级电网中,湖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内蒙古西部等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将可能出现电力缺口,需采取有序用电措施。